足利義昭(1537年12月5日-1597年10月9日,原名足利義秋)是日本室町幕府末代將軍,足利義昭為前任將軍足利義輝之弟,年輕時曾入佛門,足利義輝被叛臣弒死後,被細川藤孝等擁立為將軍而還俗。足利義昭曾經流落於六角承禎、武田信豐與朝倉義景等大名處以求復興室町幕府,但都沒有成功,而且被蔑稱為「貧乏公方」。後來在得到織田信長的協助之後於1568年進入京都而正式成為室町幕府第十五代征夷大將軍。
但是之後織田信長便擅自擴大權力並限制足利義昭的行動,足利義昭便與武田信玄、毛利元就、上杉謙信、朝倉義景、淺井長政、本願寺顯如等大名聯合反制織田信長,形成對織田信長的包圍網;1573年織田信長舉兵將足利義昭放逐河內,室町幕府因而滅亡。但是足利義昭的征夷大將軍身份一直到1588年才被取消。
足利義昭被流放之後前往投奔毛利輝元,之後投靠豐臣秀吉;平民出身的豐臣秀吉曾經求為足利義昭養子,以便取得武家身份建立幕府政權,但為足利義昭拒絕。足利義昭於1597年過世。
2009年4月22日 星期三
島津義弘
島津義弘(1535年8月21日-1619年8月30日)是日本安土桃山時代的島津家大名,島津氏第十七代當主,島津貴久的次男,母親是雪窗夫人。幼名又四郎,官位為兵庫頭、待從、參議。死後更被追贈正三位。育有兒子久保、忠恆、萬千代丸以及忠清。
[編輯] 經歷
島津義弘於薩摩國伊作龜丸城出生,幼名又四郎,最初因為義昭的諱名影響而改名義珍,後來改名義弘。第一次參戰是岩戰城之戰。其後在木崎原之戰以劣勢兵力大敗伊東軍。1587年秀吉發動九州征伐時,當兄長義久猶豫不決時,義弘主張對抗豐臣秀吉。兄弟幾人利用擅長的「野釣伏」戰術(即誘敵深入)曾一度大破豐臣軍的先頭部隊,殺死長宗我部信親等人,為後來島津家投靠豐臣方面贏得了不少實力籌碼。
島津義弘因作戰勇猛,有「剛勇鎮西一」之稱。在兄長義久出家之後,繼承了家督(近年的研究,有否定義弘曾當過家督的說法)。
自後,積極參與豐臣軍的「小田原征伐」,滅亡北條氏。之後參與秀吉對朝鮮的攻略,文祿和慶長兩次戰役都有參與,與侄子島津豐久率領第四軍團主力前往朝鮮渡海作戰(軍團長為毛利秀成),一度佔領朝鮮江原道大部,但畢竟不是豐臣嫡系,在朝鮮作戰不如小西行長與加藤清正的第一、第二軍團積極。但其勇猛亦被中朝雙方所忌,人稱「鬼石曼子」(石曼子日語中與島津讀法相同)。豐臣秀吉死後,本已得到撤退命令,但為救援小西行長的第一軍團冒險北上,被中朝聯軍設伏于露梁海域,部隊損失慘重。朝鮮水軍大將李舜臣在此戰役混戰中陣亡,中方水軍副統帥老將鄧子龍亦死於軍陣之中,交戰雙方兩敗俱傷。最終義弘不得不放棄救援計劃,帶殘兵回國。
關原之戰中義弘原本打算支援東軍的行動,但是伏見城城主鳥居元忠拒絕其進入伏見城,義弘一怒之下決定加入西軍。關原之戰前夕向石田三成提議夜襲東軍軍營,這個方案得到宇喜多秀家的支持,但石田三成沒有同意。在關原戰場中,因為兵力較少,處於次要戰場上,到西軍幾乎瓦解的時,發動突圍(敵中突破)。義弘突破東軍優勢兵力包圍,但是也使他失去了多名主要將領,例如是島津豐久以及長壽院盛淳,但是擊傷東軍追擊的井伊直政及松平忠吉,贏得了時間,最終義弘,從伊勢撤離回到了薩摩。戰後,最終在其兄的干涉下,以純粹是義弘的私自行動為由,與德川家康交涉,成功保住了領地,但由忠恆繼承家督。
自此,他在加治木隱居,入道改稱惟新齋。於1619年死去,死時共有13名家臣隨他自盡。法名為妙圓寺殿松齢自貞庵主。
[編輯] 經歷
島津義弘於薩摩國伊作龜丸城出生,幼名又四郎,最初因為義昭的諱名影響而改名義珍,後來改名義弘。第一次參戰是岩戰城之戰。其後在木崎原之戰以劣勢兵力大敗伊東軍。1587年秀吉發動九州征伐時,當兄長義久猶豫不決時,義弘主張對抗豐臣秀吉。兄弟幾人利用擅長的「野釣伏」戰術(即誘敵深入)曾一度大破豐臣軍的先頭部隊,殺死長宗我部信親等人,為後來島津家投靠豐臣方面贏得了不少實力籌碼。
島津義弘因作戰勇猛,有「剛勇鎮西一」之稱。在兄長義久出家之後,繼承了家督(近年的研究,有否定義弘曾當過家督的說法)。
自後,積極參與豐臣軍的「小田原征伐」,滅亡北條氏。之後參與秀吉對朝鮮的攻略,文祿和慶長兩次戰役都有參與,與侄子島津豐久率領第四軍團主力前往朝鮮渡海作戰(軍團長為毛利秀成),一度佔領朝鮮江原道大部,但畢竟不是豐臣嫡系,在朝鮮作戰不如小西行長與加藤清正的第一、第二軍團積極。但其勇猛亦被中朝雙方所忌,人稱「鬼石曼子」(石曼子日語中與島津讀法相同)。豐臣秀吉死後,本已得到撤退命令,但為救援小西行長的第一軍團冒險北上,被中朝聯軍設伏于露梁海域,部隊損失慘重。朝鮮水軍大將李舜臣在此戰役混戰中陣亡,中方水軍副統帥老將鄧子龍亦死於軍陣之中,交戰雙方兩敗俱傷。最終義弘不得不放棄救援計劃,帶殘兵回國。
關原之戰中義弘原本打算支援東軍的行動,但是伏見城城主鳥居元忠拒絕其進入伏見城,義弘一怒之下決定加入西軍。關原之戰前夕向石田三成提議夜襲東軍軍營,這個方案得到宇喜多秀家的支持,但石田三成沒有同意。在關原戰場中,因為兵力較少,處於次要戰場上,到西軍幾乎瓦解的時,發動突圍(敵中突破)。義弘突破東軍優勢兵力包圍,但是也使他失去了多名主要將領,例如是島津豐久以及長壽院盛淳,但是擊傷東軍追擊的井伊直政及松平忠吉,贏得了時間,最終義弘,從伊勢撤離回到了薩摩。戰後,最終在其兄的干涉下,以純粹是義弘的私自行動為由,與德川家康交涉,成功保住了領地,但由忠恆繼承家督。
自此,他在加治木隱居,入道改稱惟新齋。於1619年死去,死時共有13名家臣隨他自盡。法名為妙圓寺殿松齢自貞庵主。
氏康
享祿三年(1530年),氏康的初陣是小澤原之戰攻打上杉朝興,並立下戰功,受到父親的肯定。
天文十年(1541年)北條氏綱死,二十六歲的氏康繼任家督,開始了後北條的最盛期,繼續祖父(北條早雲)與父親之攻略。
天文十一年(1542年),氏康實施相模、南武藏及伊豆的大檢地,並改革稅制、幣制,發明了二期作,奠定經濟基礎;後世對氏康的領內經營建設評價頗高,譽為「戰國第一的民政家」。
天文十四年(1545年),氏康出戰駿河與今川義元對戰於長久保城,但戰敗失去爭奪駿河的機會;關東管領上杉憲政乘此機會,聯合上杉朝定以古河公方足利晴氏為號召,率關東各大名兵馬八萬包圍由名將北條綱成守衛的川越城。雖然只有千人守兵,但綱成仍然堅守半年,使關東聯軍士氣低落,加上氏康不出援,聯軍放寬戒備,利用斷糧策略逼迫川越城自陷;將士士氣一落千丈,引來妓女、商人來往。
天文十五年(1546年),氏康親率八千精兵奇襲聯軍,由於聯軍無心戀戰,加上防禦鬆散,一夜之間八萬大軍全面崩潰,上杉朝定死,扇谷上杉氏遂亡。河越城夜襲戰之高超,被後人舉為「日本戰國三大奇襲戰」之一;氏康也因此佔領整個武藏。氏康乘川越城一戰之餘威,狙擊關東管領上杉憲政,並且攻克上野平井城,憲政逃亡投靠長尾景虎(上杉謙信)此戰被稱為河越夜戰或河越城之戰。
天文二十三年(1554年),氏康攻克古河城,立外甥足利義氏為古河公方,成為傀儡,自此北條基本控制關東。氏康為了報駿河之仇,於同年再攻駿河,但久攻不下,最後相約武田信玄與今川義元於善得寺成立「甲駿相三國同盟」。
永祿二年(1559年),氏康制定「小田原眾所領役帳」;同年把家督之位讓予長子北條氏政,自己退至第二線,稱為「御本城大人」,仍然主理大事。
永祿三年(1560年),今川義元於桶狹間戰死,今川氏領地漸被武田信玄及松平元康所併吞。正當氏康想趁機拿下駿河之際,受上杉憲政所託的長尾景虎於永祿四年(1561年),攻打小田原城,關東大名聞訊紛紛來投,長尾氏勢如破竹,快速到達小田原城。氏康多番研究景虎的戰法,決定全軍死守小田原,準備兩年的糧食,並加強防禦工事,導致城池難以攻破,加上上杉氏遠來疲累,糧草補給也十分困難,十五日後,景虎望著小田原歎然退兵。
[編輯] 晚年時期
永祿七年(1564年),氏康於國府台之戰大破里見義堯,關東大名再度降伏於小田原之下。
永祿十二年(1569年),氏康與上杉謙信和睦,達成「相越同盟」。同年十月,武田信玄因「相越同盟」轉攻小田原城,武田軍來勢洶洶,氏康命令全軍退守籠城。圍城半月後,信玄以為氏康懼怕不出,輕描淡寫的退兵,氏康之子北條氏邦與北條氏照率兵馬追擊信玄,卻在三增峠為信玄所敗。
元龜二年(1571年),十月三日,氏康於小田原城病逝,享年五十七歲,生前任從五位下相模守,死後北條氏政遵守其與甲州親善的遺訓。
值得一提的是氏康的教子能耐;氏康有子七人,但從無爭嗣的問題,連以性情激烈出名的次子北條氏照,都忠心的輔助氏政,其實後北條百年來,都無如伊達天文之亂或上杉御館之亂的爭嗣亂事(北條早雲、北條氏綱都只有兩、三個兒子),乃是日本戰國史上的唯一,說明氏康的智謀可謂內外兼備,諸子的團結足可媲美薩犘島津四兄弟,實在是氏康之教育了得之功。
另外,史家對氏康的評價都近乎完美,氏康不僅是軍事、政治及外交之能手,他的文才、和歌藝術也是繼承至北條家(如北條幻庵)的優良傳統而名重關東,「文武相兼之武將」、「相模之獅」、「關東唯一的名將」等史家評價實是當之無愧。
天文十年(1541年)北條氏綱死,二十六歲的氏康繼任家督,開始了後北條的最盛期,繼續祖父(北條早雲)與父親之攻略。
天文十一年(1542年),氏康實施相模、南武藏及伊豆的大檢地,並改革稅制、幣制,發明了二期作,奠定經濟基礎;後世對氏康的領內經營建設評價頗高,譽為「戰國第一的民政家」。
天文十四年(1545年),氏康出戰駿河與今川義元對戰於長久保城,但戰敗失去爭奪駿河的機會;關東管領上杉憲政乘此機會,聯合上杉朝定以古河公方足利晴氏為號召,率關東各大名兵馬八萬包圍由名將北條綱成守衛的川越城。雖然只有千人守兵,但綱成仍然堅守半年,使關東聯軍士氣低落,加上氏康不出援,聯軍放寬戒備,利用斷糧策略逼迫川越城自陷;將士士氣一落千丈,引來妓女、商人來往。
天文十五年(1546年),氏康親率八千精兵奇襲聯軍,由於聯軍無心戀戰,加上防禦鬆散,一夜之間八萬大軍全面崩潰,上杉朝定死,扇谷上杉氏遂亡。河越城夜襲戰之高超,被後人舉為「日本戰國三大奇襲戰」之一;氏康也因此佔領整個武藏。氏康乘川越城一戰之餘威,狙擊關東管領上杉憲政,並且攻克上野平井城,憲政逃亡投靠長尾景虎(上杉謙信)此戰被稱為河越夜戰或河越城之戰。
天文二十三年(1554年),氏康攻克古河城,立外甥足利義氏為古河公方,成為傀儡,自此北條基本控制關東。氏康為了報駿河之仇,於同年再攻駿河,但久攻不下,最後相約武田信玄與今川義元於善得寺成立「甲駿相三國同盟」。
永祿二年(1559年),氏康制定「小田原眾所領役帳」;同年把家督之位讓予長子北條氏政,自己退至第二線,稱為「御本城大人」,仍然主理大事。
永祿三年(1560年),今川義元於桶狹間戰死,今川氏領地漸被武田信玄及松平元康所併吞。正當氏康想趁機拿下駿河之際,受上杉憲政所託的長尾景虎於永祿四年(1561年),攻打小田原城,關東大名聞訊紛紛來投,長尾氏勢如破竹,快速到達小田原城。氏康多番研究景虎的戰法,決定全軍死守小田原,準備兩年的糧食,並加強防禦工事,導致城池難以攻破,加上上杉氏遠來疲累,糧草補給也十分困難,十五日後,景虎望著小田原歎然退兵。
[編輯] 晚年時期
永祿七年(1564年),氏康於國府台之戰大破里見義堯,關東大名再度降伏於小田原之下。
永祿十二年(1569年),氏康與上杉謙信和睦,達成「相越同盟」。同年十月,武田信玄因「相越同盟」轉攻小田原城,武田軍來勢洶洶,氏康命令全軍退守籠城。圍城半月後,信玄以為氏康懼怕不出,輕描淡寫的退兵,氏康之子北條氏邦與北條氏照率兵馬追擊信玄,卻在三增峠為信玄所敗。
元龜二年(1571年),十月三日,氏康於小田原城病逝,享年五十七歲,生前任從五位下相模守,死後北條氏政遵守其與甲州親善的遺訓。
值得一提的是氏康的教子能耐;氏康有子七人,但從無爭嗣的問題,連以性情激烈出名的次子北條氏照,都忠心的輔助氏政,其實後北條百年來,都無如伊達天文之亂或上杉御館之亂的爭嗣亂事(北條早雲、北條氏綱都只有兩、三個兒子),乃是日本戰國史上的唯一,說明氏康的智謀可謂內外兼備,諸子的團結足可媲美薩犘島津四兄弟,實在是氏康之教育了得之功。
另外,史家對氏康的評價都近乎完美,氏康不僅是軍事、政治及外交之能手,他的文才、和歌藝術也是繼承至北條家(如北條幻庵)的優良傳統而名重關東,「文武相兼之武將」、「相模之獅」、「關東唯一的名將」等史家評價實是當之無愧。
宮本武藏與佐佐木小次郎
宮本武藏與佐佐木小次郎各是隸屬與哪個勢力
A:佐佐木小次郎於死前,在”細川家”擔任劍術教練;但宮本武藏的說法就很多了,照吉川英治的小說”宮本武藏”說他於關原之戰時曾擔任”宇喜多家”的部卒,之後就未曾仕官了,但是照”維基百科”上則說,宮本武藏在關原之戰時曾在東軍的黑田家仕官,之後在姬路城主本多忠刻的要請下,參予了明石的町割(都市計劃),以及姫路、明石等城寨、寺院的修築建設。寬永17年(1640年)宮本武藏受熊本城主細川忠利邀請移駐熊本。門人7人每人分給18石共300石之俸祿!
二 宮本武藏與佐佐木小次郎最後一戰在哪裡
A:巖流島(現 山口縣下關市彥島外海約300公尺之無人島,別稱船島)
三 宮本武藏與佐佐木小次郎ㄉ武器
A:宮本武藏一生中從沒專屬兵器!(他說:天地草木皆兇器也)但是在 ”ps2戰國無双2”裡倒是幫他做了幾把 (1),無念無想 (2).天地明刀 (3).石裂岩刀
佐佐木小次郎的愛刀是「備前長船長光」便是長達三尺三寸的長刀,俗稱「曬衣竿」
四 宮本武藏與佐佐木小次郎誰強
A:照結果論來看是宮本武藏強!但若是"光明正大”的對決我想是佐佐木小次郎強(宮本武藏別打我......)
五 宮本武藏與佐佐木小次郎ㄉ世系
A:兩人皆屬低級武士,談不上啥世系!但”據說”宮本武藏的老子叫”新免無二”(也是步卒)
六 宮本武藏與佐佐木小次郎誰贏了
A:宮本武藏贏了........
宮本武藏因與佐佐木小次郎決戰而一舉成名。當時小次郎聲名正如日中天,號稱不敗,而武藏只是一個無名小子而已。決鬥在嚴流島舉行,時間是正午。小次郎早早地趕到,武藏卻遲遲還不露面,眼見太陽已經偏西,武藏才悠哉悠哉地坐著一艘小船出現在眾人的視線裡。早已經等得不耐煩的小次郎顧不得指責武藏的失信,拔出刀,扔掉刀鞘,徒步衝到岸邊。宮本武藏不慌不忙地站起身,說道:「小次郎必敗!」也跳上了岸,結果可想而知,武藏以逸待勞,宰了小次郎。
七 宮本武藏與佐佐木小次郎有官位ㄇ,有ㄉ或是啥
A:低級武士怎會有官位!
八 宮本武藏與佐佐木小次郎ㄉ大事年表
A:宮本武藏詳見: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宮本武藏&variant=zh-tw
而小次郎連幾歲死的,都沒人知道,甭說大事年表了.
九 宮本武藏與佐佐木小次郎ㄉ基本資料
A:同上一題.........
參考資料 A.A
A:佐佐木小次郎於死前,在”細川家”擔任劍術教練;但宮本武藏的說法就很多了,照吉川英治的小說”宮本武藏”說他於關原之戰時曾擔任”宇喜多家”的部卒,之後就未曾仕官了,但是照”維基百科”上則說,宮本武藏在關原之戰時曾在東軍的黑田家仕官,之後在姬路城主本多忠刻的要請下,參予了明石的町割(都市計劃),以及姫路、明石等城寨、寺院的修築建設。寬永17年(1640年)宮本武藏受熊本城主細川忠利邀請移駐熊本。門人7人每人分給18石共300石之俸祿!
二 宮本武藏與佐佐木小次郎最後一戰在哪裡
A:巖流島(現 山口縣下關市彥島外海約300公尺之無人島,別稱船島)
三 宮本武藏與佐佐木小次郎ㄉ武器
A:宮本武藏一生中從沒專屬兵器!(他說:天地草木皆兇器也)但是在 ”ps2戰國無双2”裡倒是幫他做了幾把 (1),無念無想 (2).天地明刀 (3).石裂岩刀
佐佐木小次郎的愛刀是「備前長船長光」便是長達三尺三寸的長刀,俗稱「曬衣竿」
四 宮本武藏與佐佐木小次郎誰強
A:照結果論來看是宮本武藏強!但若是"光明正大”的對決我想是佐佐木小次郎強(宮本武藏別打我......)
五 宮本武藏與佐佐木小次郎ㄉ世系
A:兩人皆屬低級武士,談不上啥世系!但”據說”宮本武藏的老子叫”新免無二”(也是步卒)
六 宮本武藏與佐佐木小次郎誰贏了
A:宮本武藏贏了........
宮本武藏因與佐佐木小次郎決戰而一舉成名。當時小次郎聲名正如日中天,號稱不敗,而武藏只是一個無名小子而已。決鬥在嚴流島舉行,時間是正午。小次郎早早地趕到,武藏卻遲遲還不露面,眼見太陽已經偏西,武藏才悠哉悠哉地坐著一艘小船出現在眾人的視線裡。早已經等得不耐煩的小次郎顧不得指責武藏的失信,拔出刀,扔掉刀鞘,徒步衝到岸邊。宮本武藏不慌不忙地站起身,說道:「小次郎必敗!」也跳上了岸,結果可想而知,武藏以逸待勞,宰了小次郎。
七 宮本武藏與佐佐木小次郎有官位ㄇ,有ㄉ或是啥
A:低級武士怎會有官位!
八 宮本武藏與佐佐木小次郎ㄉ大事年表
A:宮本武藏詳見: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宮本武藏&variant=zh-tw
而小次郎連幾歲死的,都沒人知道,甭說大事年表了.
九 宮本武藏與佐佐木小次郎ㄉ基本資料
A:同上一題.........
參考資料 A.A
後藤基次
後藤基次(1560年5月5日-1615年6月12日)是日本安土桃山時代及江戶時代早期的武士,父親為後藤基國。黑田家家臣,俗稱後藤又兵衛,是黑田二十四騎、黑田八虎、黑田雙壁、日本七柱槍、大坂七將星之一。
最初跟隨黑田孝高,在這個時間已經累積了不少的功績,在晉州之役中曾經協助黑田軍突破了明軍的包圍。關原之戰跟隨黑田長政參加東軍的戰鬥,東軍取得勝利後,被長政分封筑前大隈1萬6千石。他和長政的關係不好,在如水(當時的孝高)死後決定出走。雖然他被不少大名招募,例如是福島正則、前田利長、細川忠興等,但是都被基次拒絕,他在京都教導軍學,一直過著浪人的生活。
1614年家康曾經引誘他但被拒絕,跟著被大坂方面招募,為豐臣秀賴戰爭,在大坂夏之陣的道明寺之戰,他率隊單一部隊突擊奧平忠次,忠次戰死,最後獨力面對伊達、水野等軍勢包圍,當他被伊達隊的鐵砲隊擊中後,要求部下為他介錯。他的勇猛也使德川軍懼怕。
最初跟隨黑田孝高,在這個時間已經累積了不少的功績,在晉州之役中曾經協助黑田軍突破了明軍的包圍。關原之戰跟隨黑田長政參加東軍的戰鬥,東軍取得勝利後,被長政分封筑前大隈1萬6千石。他和長政的關係不好,在如水(當時的孝高)死後決定出走。雖然他被不少大名招募,例如是福島正則、前田利長、細川忠興等,但是都被基次拒絕,他在京都教導軍學,一直過著浪人的生活。
1614年家康曾經引誘他但被拒絕,跟著被大坂方面招募,為豐臣秀賴戰爭,在大坂夏之陣的道明寺之戰,他率隊單一部隊突擊奧平忠次,忠次戰死,最後獨力面對伊達、水野等軍勢包圍,當他被伊達隊的鐵砲隊擊中後,要求部下為他介錯。他的勇猛也使德川軍懼怕。
忍者
日本戰國時代的忍者中,赫赫有名的三位是:風魔小太郎、果心居士、飛毛腿加籐。果心居士與飛毛腿加籐,主要以其精湛忍術聞名後世;但是史實或是野史記錄中,卻完全沒有留下風魔小太郎自身會耍弄幻術、忍術之說。由此看來,他應該是戰國大名(諸侯)之一北條軍團的傭兵隊長。 「風魔小太郎」(Hu-ma Kotarou)是世襲稱呼,青史名留的是第五代小太郎。戰記《北條五代記》中,有一段描述風魔容貌的記錄:「身高二公尺以上,手足銅筋鐵骨,週身肉瘤纍纍,努睛突眼,黑髭下口似血盆,有四根獠牙。貌如南極仙翁,鼻如懸膽。音聲如鐘,可傳達至五公里方圓之外;壓低聲音時,低啞裂帛。」 形容得好像是妖怪一般。不過,此記述卻令後人猜測風魔一族祖先可能不是日本人。最有力的說法是,他們很可能是俄國哥薩克騎兵隊民族譜系,於古代伴隨馬匹渡海過來,集體定居在神奈川縣小田原西方金時山中的風間谷,也正是「箱根道」(古道)要隘附近。由於騎馬技術出類拔萃,北條早雲(後北條第一代)便將他們一族二百多人編入北條軍團之內。 第五代小太郎的主君是第三代小田原城主北條氏康,氏康生前似乎與小太郎有過口頭約定,說好日後將提拔風魔一族為家臣。事實上,北條家臣中有威權勢力的武將,都是早期臣服於初代城主早雲膝下的海盜。小太郎渴望自山寇身份晉級為武士身份,也是人之常情,當然會拚生盡死地編練手下。沒想到氏康於57歲早逝,小太郎只能苦笑著自我安慰說:「上了氏康主君的大當了!」那以後,他便不再冀望能夠飛黃騰達,轉臉將人生喜悅寄情在指揮行動如疾風迅雷般部隊之上。主君換成第四代氏政、第五代氏直時,小太郎依舊為北條家東討西征。我想,這時,他的目的很可能已經不再是「盡忠」,而是每次奇襲、夜襲成功之後的快感吧。 風魔一族最大的戰績是1581年的「浮島之原戰役」。當時,武田信玄的兒子勝賴,勢力已經日薄西山,為了起死回生,率領大軍佈陣在伊豆浮島之原上(靜岡縣東部);北條氏直則佈陣在初音之原上,雙方隔著一道黃瀨川(現靜岡縣沼津市狩野川)。 話說回來,當時武士們逢野戰時,最討厭雨天。一下雨,綁在小腿甲冑上的布條會吸水,加重重量。身上的甲冑內部皮製品,也會因汗水、雨水交加,而發出一股衝鼻惡臭。等天氣放晴曬這些甲冑時,一些皮製品都會收縮變形。如果接連幾日都是雨天,不但身上甲冑濕潮不堪,刀、箭、長矛等鐵製品,也會生銹。火藥更是派不上用場,火繩槍全部作廢。總之,武士們野戰時,非常嫌棄雨天。實際作戰時,也通常是下馬徒步,手持武器與敵方短兵相接。 風魔一族的作戰方式,卻是晴、雨通通包辦。而且是全體部隊騎在馬上,一窩蜂衝進敵方陣地,進行搶掠。食糧、武器、馬匹、人……什麼都搶。撤退時一定在敵方陣地中放火。搶奪馬匹時,人緊貼在馬的側腹,敵方看不到馬背上有人,也就無法做出射箭等攻擊行動。 時代再回溯到1581年秋季。隔著一道大河川,武田軍團與北條軍團對峙著。風魔一族每晚放出一群馬背上坐著稻草人的馬匹,衝進武田陣地攪亂。起初,武田軍團以為是真正的奇襲,個個認真迎戰。次數一多,武田軍團便放鬆警戒,這時,風魔小太郎才率領真正部隊,進行奇襲。結果當然是每戰必勝。武田軍團受不了這種夜襲,每天夜晚戰戰兢兢,無法高枕而眠。搞到最後,竟然在某天夜晚君臣、父子自相殘殺,天亮後,才發現闖下天大大禍。 由於醜態百出,有些武將甚至想切腹雪恥。 「要切腹的話,我們不如去斬風魔的頭顱!只要不怕死,一定可以成功。那小子聽說是個彪形大漢,有獠牙,我們絕對不會認錯人。」 「你看過那小子的真面目?」 「沒有,但是聽說是個妖怪。」 日本知名忍者全陣容: 活在紛亂戰國時代的男人中,存在著大量擁有今日看來不能想像的特殊能力的奇人異士。他們運用自己所特有的技能進行諜報活動,又或在敵後攪亂,煽動反叛,甚至暗殺。他們是黑夜女皇的屬下,不容於光天化日的幽靈;他們是……忍者! (這裡的介紹有著作者的獨斷和偏見,請諸位讀者諒解) 伊賀崎道順 生歿年不詳 伊賀國楯岡人。通稱「楯岡ノ道順」。伊賀四十九院流的始祖。忍術書『萬川集海』中,就有包括伊賀崎道順在內的「野村的大炊孫太夫、新堂的小太郎、楯岡的道順、下柘植的木猿(大猿)、下柘植的小猿、上野的左、山田的八右衛門、神戶的小南、音羽的城戶、甲山(高山)的太郎四郎、甲山(高山)的太郎左衛門」十一位伊賀流忍術名家記載。個人曾有入仕伊勢北畠氏和近江六角氏的記錄。據說在六角的內訌時,帶領麾下忍兵協助義賢圍攻過反叛六角家的叛臣百々某鎮守的佐和山城。並且根據記載,道順還是使鐵炮的名家,先後兩次狙擊(均告失敗)過織田信長的記錄殘存。 石川五右衛門 ? ~1594 戰國時期以畿內為中心的盜賊團頭子,因為偷了豐臣秀吉所持的千鳥之香爐,被憤怒的秀吉命令京都所司代前田玄以逮捕,於文祿3年(1594)在京都三條河處死。傳聞是伊賀百地丹波門下的忍者。出生地有伊賀國(三重縣),河內國(大阪府),到濱松(靜岡縣)等各種各樣的說法,其中有個叫有丹後地方。殘留於丹後的記錄中,是大名一色的家老石川秀門的次子,成為盜賊後將原來名字五郎左衛門改為石川五右衛門。 出浦盛清 1546~1623 對馬守。和橫谷左近幸重入仕真田昌幸•信之的忍者部隊首領,被並稱為真田忍者雙璧。原是信濃村上氏的支族,出生於信濃埴科郡坂城町。最初侍奉武田信玄,任透波頭子。武田滅亡後,在海津入仕了森長可,後來改投昌幸,被任命為吾妻奉行,作為真田家臣一員,統率屬下的吾妻忍表現活躍。 鵜飼孫六 生歿年不詳 甲賀忍者。甲賀五十三家的鵜飼源八郎一族。有在松平元康(德川家康)從今川方獨立的三河上鄉城攻時,接受戶田三郎四郎邀請率甲賀忍者二百名潛入城中,在城內製造混亂最終使城池陷落的記錄。 円珍 生歿年不詳 接受了被追出京都的足利義澄請求,襲擊了當時的將軍義稙。是個在宗門有僧籍設置,擁有「夜討ち上手」之異名的傢伙。數次的偷襲,卻只讓義稙受了少許輕傷,可以說是完全的失敗。其後在沒有他的消息。 果心 生歿年不詳 被稱為果心居士的幻術大師級人物。最初在大和興福寺設置有僧籍的異能力修驗者。因為修煉幻術而後被興福寺除名。在江戶初期興福寺僧侶所留傳下的《外道逆風集》中,也有一段有關果心居士的記述:「果心,二十四,廢佛法歸外道。」所謂「外道」,在此處指的正是婆羅門教。有邪教之意。據傳天正十二年六月因為在秀吉面前使用幻術而被殺死,但真實情況不明。 加籐段藏 生歿年不詳 俗稱「飛(鳶)加籐」。戰國時期最為出名的異能力忍者之一。先入仕越後之弄上杉謙信,由於過於恐怖的能力而遭到謙信所忌逃離;改投了甲斐之虎武田信玄麾下軍師山本勘助。當勘助將他推薦給信玄時,被信玄認為乃魑魅魍魎一類,命土屋昌次殺之,最後在馬場信房的屋敷被射死。1869年刊行的《名將言行錄》中,記載著信玄當時為何下令斬掉加籐的理由:「那種異乎尋常的功夫,將來很可能成為葬送武田家的武器,現在除掉比較安全。」 唐澤玄蕃 生歿年不詳 原來是信濃澤渡的野武士,服侍真田昌幸•信之的伊那忍者。其名記載於真田昌幸上州攻略時的陣立家臣名單內。天正初期與割田新兵衛一起潛入信濃尻高城,火攻成功。長筱戰役時也有他的名字出現,並穿越危地平安歸國。 神戶ノ小南 生歿年不詳 戰國時期伊賀國神戶鄉的下忍。據說他的忍術在各國的忍者間有很高的評價,認為是令人恐懼的忍者。同樣見於忍術書『萬川集海』十一位伊賀流忍術名家(也稱伊賀十一達人),也是南伊賀忍者入選的唯一人。 城戶彌左衛門 生歿年不詳 俗稱「音羽的城戶」。伊賀十一達人之一。戰國時期伊賀國音羽鄉的中忍。以一手精準的鐵炮技術令眾人畏懼。天正九年(1581)信長平定伊賀時曾遭到他的狙擊,可惜未中。刺殺失敗後被信長所通緝,其後不知所蹤。 高山ノ太郎次郎 生歿年不詳 伊賀十一達人之一。本名不明。出現於「甲山」一書,戰國時期的伊賀國上野鄉的下忍。因為擁有很高的忍術而被眾忍所懼。他的屋敷跡到現在依舊存在,作為上野公園內的「伊賀忍者屋敷」現存著。 筱山理兵衛 ? ~1600 名景春。甲賀五十三家之一的大原氏一族,筱山監物的弟弟。原為羽柴秀吉屬下。小牧長久手一戰被信雄認為通敵而被放逐成為浪人。慶長元年成為德川家臣;四年,任伊賀郡代。德川家康上杉討伐回國時,豐臣家五奉行的長束正家在其居城近江水口(岡山)城謀劃暗殺家康,並景春看破通知,家康得以逃脫。關原之戰時守伏見城,討死。 佐田彥四郎 生歿年不詳 毛利元就家臣杉原播磨守盛重的屬下忍者。三人兄弟之長兄(次弟甚五郎,末弟小鼠)。善於偽裝之術,有「狐狸的變化」之稱號。歷史上有在秀吉圍攻上月城熟,率領麾下忍軍參戰的記載。 下柘植ノ木猿•小猿 生歿年不詳 戰國時期伊賀國下柘植鄉的下忍,伊賀十一達人之一。有驅使猿猴的特殊技能及樹木隱身法而為眾人稱道。木猿本名為上月佐助,所以也有人說真田十勇士之一的猿飛佐助其實指的是他。 新堂ノ小太郎 生歿年不詳 伊賀十一達人之一。有名「金籐」的說法。戰國時期伊賀國新堂鄉的下忍。其身擁有高超的忍術技能而為眾忍所畏懼。 杉谷善住坊 ? ~1573 甲賀五十三家之一的杉谷家當主與籐次之子,有「可射落飛鳥」稱號的鐵炮高手。1570年,受六角義賢指示,在鈴鹿山系千草山中的椋木峠狙擊織田信長。在離信長12~3間之距開火,結果子彈穿透了信長小袖的下擺,刺殺失敗。為信長通緝而逃到近江高島郡隱居。3年後被磯野員昌逮捕,送交信長。最後被活埋處死。 高羽左兵衛 生歿年不詳 伊賀十一達人之一,通稱「上野ノ左」、左四郎。伊賀國上野鄉的下忍。以擅長變裝術而聞名。就算在忍者間,也是個令其他同行感到恐懼的傢伙。 柘植清廣 1542~1631 俗稱三之丞。有「威風流 (柘植流)」之稱的鐵炮術高手,伊賀下忍。有說法是德川家康的「伊賀穿越 (甲賀的資料及甲賀越過存在)」帶路的並不是服部半藏,而是這個柘植三之丞清廣。 奈佐日本之助 ? ~1581 山陰地方的海賊頭目。曾與山中鹿介幸盛一起為尼子家復興而配合同毛利軍戰鬥。不過,戰敗後歸降了吉川元春。後來被秀吉不滿其海盜行為而被捕,在丸山城自殺。 禰津信政 生歿年不詳 俗稱神平。是侍奉真田幸隆•昌幸的忍者集體首領。原出生於有馴鷹者之家稱號的禰津家,其妹為幸隆之妻。甲陽流忍術之家元。後代女忍者集團「禰津流」的創立者。其術為幕末的松代藩繼承。 野村ノ大炊孫太夫 生歿年不詳 戰國時期伊賀國野村鄉的下忍。伊賀十一達人之一。以高超的忍術為各國忍者所畏懼。 服部半藏 1542~1596 德川十六將之一。本名石見守正成,俗稱「大半藏」。伊賀上忍。本能寺之變時,協助家康實現了「伊賀穿越」。回到三河後成為德川家忍者頭目。他配下的多數忍者在資料收集,諜報活動方面表現得非常活躍。而半藏本人,與其說是忍者,還不如說是位擅長槍法的德川家康麾下能幹的戰鬥指揮官。現在東京的「半藏門」,就是因為那裡曾是他的屋敷而被命名。 服部保長 生歿年不詳 半藏正成的父親。居住於伊賀國服部鄉的服部家本宗當主,也是上忍三家裡最具勢力的人。原來以「千賀地」的姓氏侍奉足利義晴,致仕的時候改姓服部。其後侍奉松平清康•廣忠•家康三代。其他詳細情況不明。 伴長信 生歿年不詳 通稱太郎左衛門。甲賀五十三家最有勢力的上忍伴家當主。前後受命於六角義賢和織田信長,指揮著麾下的甲賀忍者作戰。本能寺之變時,作為信長側翼牽制明智軍。兵敗討死。 風魔小太郎 生歿年不詳 以箱根山為根據地的相州亂波忍者軍團首領。相傳風魔流是小田原北條氏的忍軍,擁有忍者二百餘。其首領小太郎生於相模足利下郡,本名風間,是個身長七尺二寸(約216Cm)的巨人。在與甲州武田氏的戰鬥中,曾親自潛入武田本陣放火攪亂。武田也發出對風魔的通緝令,只是未果。後,北條衰敗。江戶時代的風魔,依舊與之夙敵德川家進行不屈的鬥爭。慶長八年(1603),由於有人告密,小太郎被捕,後以火刑處死,風魔滅亡。除此之外,小太郎還是日本漫畫中相當有名的角色。 籐林長門守 生歿年不詳 伊賀上忍三家之一的同國北部與甲賀境相接的居住於湯舟鄉籐林家當主。名保豐。以武勇及謀略而聞名。有受今川義元僱傭之際傳授山本勘助忍術的記載(「籐林家由緒書」)。同時也是忍者聖典「萬川集海」編者籐林保武的先祖。有說原先是服部家的支流,逐漸開始獨立,最後形成籐林家;也有人認為他和百地丹波是同一人。 望月出雲守 生歿年不詳 甲賀五十三家最有勢力的上忍之一。居住於近江國甲賀郡龍法師鄉的望月家當主。也是信濃國名族滋野三家之一的望月支流,由擅長煙火術的「甲賀三郎」建立。在伊賀甲賀兩地曾有「伊賀是服部、甲賀乃望月」的盛名。望月氏的屋敷跡現在更是作為「甲賀流忍術屋敷」而殘存。 百地丹波守 生歿年不詳 名正西,也有說是世襲之稱號,不能確定。伊賀龍口的伊賀上忍三家之一百地家當主。服部保長上京後成為掌握了伊賀實權。天正七年(1579)九月,織田勢第一次攻伊賀,百地丹波指揮眾忍迎戰。此役,敵大將柘植三郎左衛門戰死,織田勢敗退。九年九月,伊賀之亂中擔當軍師,與國人眾一齊迎戰織田信雄四萬四千大軍,英勇戰死。有說是傳授大盜賊石川五右衛門忍術的忍術達人百地三太夫弟子,也有說其實就是百地三太夫。 山田ノ八右衛門 生歿年不詳 戰國時期伊賀國山田鄉下忍,伊賀十一達人之一。善於雙忍術中高難度的變裝術及陰陽術。普段伊賀之一宮敢國神社的世話人。 山中俊房 1559~? 俗稱大和守。甲賀五十三家最有勢力的上忍之一山中家當主。最初錄屬六角義賢,六角滅亡後入仕織田信長,善於諜報活動。 橫谷幸重 生歿年不詳 俗稱左近。原來是以上田與沼田的中間地點要害雁ヶ澤城為據點的土豪。侍奉過真田昌幸•信之兩代。為真田譜代之臣。與出浦對馬一起成為真田忍者集體首領而並稱雙璧。在昌幸參加的大多數戰役中都有他的名字。 鷲塚佐太夫 生歿年不詳 真田昌幸屬下所謂的「真田忍者」之一。有說佐太夫之子既是猿飛佐助。其他詳細情況不明。 割田重勝 ? ~1618 下總守。真田昌幸家臣中被列為「吾妻七騎」之一,也被認為是忍術高手。有在北條氏圍昌幸沼田城之時,從敵將松田憲秀那兒奪取名馬的記錄。大坂之役後成為盜賊,最後死在真田信之家臣出浦盛清手下。 猿飛佐助(幸吉)架空人物 真田十勇士之一。因相助真田左衛門佐幸村而被賜名「佐助」。在江戶後期(1825年)的「大阪夏之陣分配陣容圖」裡出現猿飛佐助的名字。而「立川文庫」中猿飛佐助乃信州鳥居峠的鄉士鷲尾(鷲塚)佐太夫之子,在甲賀流忍術之戶澤白雲齋門下修行,後成為幸村家臣。 霧隱才藏 架空人物 在『真田三代記』中,有幸村部下忍者霧隱鹿右衛門這個人物登場。這個鹿右衛門後改名才藏。也有說,這個霧隱才藏其實是江北大名淺井家的侍大將霧隱彈正左衛門的遺孤。淺井滅亡後逃到伊賀的名張,師從百地三太夫,習得忍術極意。後來成為姬路附近山中的山賊。一日偶遇佐助。與甲賀流的猿飛佐助比試忍術後在其推薦下入仕幸村。在大坂夏之陣中表現活躍,數次騷擾德川本陣,是令家康頭疼的人物。大坂落城後,按幸村遺命,與幸村之子大助協力,成功帶著豐臣秀賴脫出重圍。 真田幸村 1567~1615 被譽為日本第一強兵的名將。大坂夏之陣中帶領處於劣勢的豐臣家拚死抵抗德川家康。麾下真田十勇士多為忍者,本身也擅長將忍術用於戰陣。在最後面對十部於己的德川家大軍,毅然率領旗本赤備隊發起突擊,使用忍武者突擊戰法三次逼退德川家康本陣,殺得德川家康丟盔棄甲,狼狽逃竄。終因兵力耗盡,力竭陣亡。
榊原康政
榊原康政(1548年-1606年6月19日)是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江戶時代的大名,德川氏家臣。父親為榊原長政,幼名為於龜,通稱小平太,正室為大須賀氏子女。德川四天王、德川十六神將其一。在中文中,由於榊因為是日文漢字的關係,所以並不是大五碼的字體,加上受到了信長之野望系列所影響,所以一般以神原康政作為表示。
三河國上野鄉出生,本來榊原氏為酒井忠尚的陪臣,康政自少被松平元康(德川家康)跟隨成為小姓,1566年元服。與同年齡的本多忠勝成為旗本先手役指揮五十名騎馬部隊。
其後,在小牧·長久手之戰中,擊退了敗壞的三好秀次(豐臣秀次),加上森長可和池田恆興死在他的部隊下。於1590年被分封於上野國館林十萬石。關原之戰,跟隨德川秀忠攻打上田城。戰後,成為館林藩的藩主。
1606年病死,終年59歲。法名為養林院殿前大守職上譽見向大禪定門。墓所在館林市楠町善導寺或在和歌山縣高野町的高野山。
三河國上野鄉出生,本來榊原氏為酒井忠尚的陪臣,康政自少被松平元康(德川家康)跟隨成為小姓,1566年元服。與同年齡的本多忠勝成為旗本先手役指揮五十名騎馬部隊。
其後,在小牧·長久手之戰中,擊退了敗壞的三好秀次(豐臣秀次),加上森長可和池田恆興死在他的部隊下。於1590年被分封於上野國館林十萬石。關原之戰,跟隨德川秀忠攻打上田城。戰後,成為館林藩的藩主。
1606年病死,終年59歲。法名為養林院殿前大守職上譽見向大禪定門。墓所在館林市楠町善導寺或在和歌山縣高野町的高野山。
本多忠勝
本多忠勝(1548年-1610年12月3日),日本戰國時代中後期猛將,於德川家康旗下,為德川四天王(酒井忠次、神原康政和井伊直政)和德川三傑(神原康政和井伊直政)、德川十六神將以及日本七柱槍之一。世稱「鬼之平八」、「戰國第一猛將」,更被織田信長稱讚為「日本之張飛」。他生於天文十七年(1548)二月八日於三河。他是本多忠高的長男,幼名為鍋之助,通稱平八郎。
本多忠勝被後世稱「東國唯一猛將本多平八、西國唯一猛將立花宗茂」。史家都認為他以勇猛而聞名,連同族本多正信也曾認為他有勇少謀。
他每次的出陣都使敵人聞風喪膽。敵人看到他載著的鹿角兜、手持的蜻蛉切和他的鍾馗馬印都聞風而遁。生平出入五十六場戰役未曾受傷,故有人稱其為「八幡大菩薩」的化身。
個人武裝為,鹿角脇立兜、黑糸威胴丸具足、蜻蛉切(或蜻蜓切。據說蜻蜓停在槍頭的刃峰就會被切成二半,太鋒利以致蜻蜓沒辦法停在上面,就落下被切成二半)、一本杉鐙、野太刀鍔、三國黑(佩掛牛人形鞍)、稲剪りの太刀(似割稻用的鐮刀,其常將之掛於肩)。
慶長八年(1603年)二月十二日,家康被封征夷大將軍,次年,忠勝以有眼疾及身體不安為由,要求回桑名養老,慶長十四年(1609年),忠勝正式隱居,把家督之位讓予嫡男忠政,把大多喜的五萬石留予次男忠朝。他在隱居後鍾情木雕,因一次被雕刻刀割傷而使傷口被細菌感染引起併發症,於是後人將此把雕刻刀稱之為妖刀.忠勝切。於慶長十五年(1610年)十月十八日於桑名城病死,得年六十三歲。他的法名「西岸寺殿前中書匹譽良信大居士」。
本多忠勝被後世稱「東國唯一猛將本多平八、西國唯一猛將立花宗茂」。史家都認為他以勇猛而聞名,連同族本多正信也曾認為他有勇少謀。
他每次的出陣都使敵人聞風喪膽。敵人看到他載著的鹿角兜、手持的蜻蛉切和他的鍾馗馬印都聞風而遁。生平出入五十六場戰役未曾受傷,故有人稱其為「八幡大菩薩」的化身。
個人武裝為,鹿角脇立兜、黑糸威胴丸具足、蜻蛉切(或蜻蜓切。據說蜻蜓停在槍頭的刃峰就會被切成二半,太鋒利以致蜻蜓沒辦法停在上面,就落下被切成二半)、一本杉鐙、野太刀鍔、三國黑(佩掛牛人形鞍)、稲剪りの太刀(似割稻用的鐮刀,其常將之掛於肩)。
慶長八年(1603年)二月十二日,家康被封征夷大將軍,次年,忠勝以有眼疾及身體不安為由,要求回桑名養老,慶長十四年(1609年),忠勝正式隱居,把家督之位讓予嫡男忠政,把大多喜的五萬石留予次男忠朝。他在隱居後鍾情木雕,因一次被雕刻刀割傷而使傷口被細菌感染引起併發症,於是後人將此把雕刻刀稱之為妖刀.忠勝切。於慶長十五年(1610年)十月十八日於桑名城病死,得年六十三歲。他的法名「西岸寺殿前中書匹譽良信大居士」。
酒井忠次
酒井忠次(1527年-1596年12月17日、大永7年 - 慶長元年10月28日)是日本戰國時代武將,德川家家臣,與石川數正被時人稱為「德川二之重臣」、「德川天下之元老功臣」,德川四天王之首。
[編輯] 經歷
又名酒井左衛門尉忠次,小名小平次、小五郎,他的父親是酒井忠親。忠次早年于德川家康(松平元康)的父親松平廣忠為家臣,娶了廣忠的妹妹碓井姬(光樹院)為妻。後隨作為人質的家康來到駿府,成為家康的近待,是家康眾多跟班當中年紀最長的一位。桶狹間之戰後跟隨松平元康(德川家康)在岡崎獨立。1564年攻打今川氏吉田城取得重大功勞,成為吉田城主。1572年末三方原之戰敗戰後在濱松城擊鼓激勵土氣,使武田軍放棄追擊。1575年長篠之戰中,突襲巢山砦成功。1579年酒井忠次自恃老臣對世子德川信康出言不遜,而遭懲罰。1588年忠次將家督讓給了長子酒井家次,開始在京都隱居,他曾經向家康提出抗議家次只能分封10萬石領地,1596年12月17日在京都去世。後世將他封為德川四天王及德川十六神將之一。
[編輯] 軼事
在三方原之戰中,家康軍大敗潰散,人人驚慌失措,為了振奮人心,忠次回到岡崎後,上到城樓上,奏打太鼓,當時人心不安的德川軍聽到太鼓之聲後,也漸漸平復下來,並且慢慢重整於岡崎城,這就是著名的「酒井之太鼓」。
[編輯] 經歷
又名酒井左衛門尉忠次,小名小平次、小五郎,他的父親是酒井忠親。忠次早年于德川家康(松平元康)的父親松平廣忠為家臣,娶了廣忠的妹妹碓井姬(光樹院)為妻。後隨作為人質的家康來到駿府,成為家康的近待,是家康眾多跟班當中年紀最長的一位。桶狹間之戰後跟隨松平元康(德川家康)在岡崎獨立。1564年攻打今川氏吉田城取得重大功勞,成為吉田城主。1572年末三方原之戰敗戰後在濱松城擊鼓激勵土氣,使武田軍放棄追擊。1575年長篠之戰中,突襲巢山砦成功。1579年酒井忠次自恃老臣對世子德川信康出言不遜,而遭懲罰。1588年忠次將家督讓給了長子酒井家次,開始在京都隱居,他曾經向家康提出抗議家次只能分封10萬石領地,1596年12月17日在京都去世。後世將他封為德川四天王及德川十六神將之一。
[編輯] 軼事
在三方原之戰中,家康軍大敗潰散,人人驚慌失措,為了振奮人心,忠次回到岡崎後,上到城樓上,奏打太鼓,當時人心不安的德川軍聽到太鼓之聲後,也漸漸平復下來,並且慢慢重整於岡崎城,這就是著名的「酒井之太鼓」。
片倉重長
戰國最後之名將--片倉重長
片倉重長,幼名佐門,通稱小十郎,原名重綱,後因避四代將軍家綱名諱,改名重長。天正十三年(1585)生於出羽;景綱長男。東北名將,更與立花宗茂並稱為「戰國最後兩大名將」。
重長出生不久,父親景綱因主公伊達政宗未有嫡男而不敢過越,曾考慮殺死重長,但後被阻止而作罷。幼年的重長被讚為智睿兼備的人才,據說政宗初見重長時,曾說「片倉家真的是人才鼎盛!」,從此重長成為伊達其他家臣所期待的猛將。
慶長五年(1600),伊達為響應德川家康攻打上杉的行動,出兵白石城,十七歲的重長隨父親初上戰陣,並成功於七月二十五日攻佔白石城。慶長七年(1602),景綱受封為白石城主,重長在此期間幫助父親管理白石城,並獲得不錯的評價。
隨著德川勢力的穩固,大阪方的豐臣一族已見弱勢,德川家康為了保證德川天下能夠於他死前完全穩固,決定於慶長十九年(1614)發動大阪之戰一舉消滅豐臣氏勢力。伊達政宗也參與此戰,由於景綱重病在床,不能出戰,故他向政宗推薦重長代為出戰,無人能估計到此戰對重長有多深遠的影響。
大阪冬之陣後,豐臣的勢力已是強弩之末,加上被勒令填平護城河之後,號稱「天下第一固城」的大阪,變成只是毫無防禦力的「祼城」。但由於有真田幸村、長宗我部盛親及後藤基次等猛將守備,對德川始終是一條刺,因此家康於元和元年(1615)四月四日破壞約定,發動大阪夏之陣;家康及二代秀忠分別於駿府及江戶出兵;伊達也再次出兵響應,佈陣於大阪外的道明寺口片山之麓。四月六日,德川方的松平忠明及重長於此與後藤又兵衛(基次)及薄田兼相激戰,並以千餘人的兵力大破大阪勢,討死後藤及薄田二人,消息傳開後,重長被稱為「鬼之小十郎」,名振大阪,得到政宗的極力讚揚。
同日夜,自知無力為繼的真田幸村於當晚前往道明寺口面見重長,於讚揚其武勇之後,把其女於梅、阿菖蒲及次男大八託付予重長,得其答應後,號稱「日本第一兵」的幸村於翌日戰死,享年四十九歲;長男大助也於八日自殺。同時,重長收幸村次男大八為養子。從此名振甲、上的真田一族遷到仙台,稱仙台真田。由於重長戰功彪炳,家康特賜感謝狀予重長,並對其大加表揚。
大阪冬之陣後,在政宗的出面下,幕府准許真田一族保存,並正式交由仙台藩;但由於幕府的命令下,真田一族不可以真姓,故大八改名為片倉久米助。元和六年(1620),由於重長之正室病死,重長於同年正式娶十七歲的於梅為妻。大八也以片倉守信之名列為仙台藩的二等藩士,領三百六十石俸給。
自此之後,重長以仙台一等藩士為伊達效力,主理白石城,並繼續父親的發展方針,在德川幕府頒布的「一國一城令」中,由於景綱、重長的無比功績,幕府特予承認仙台藩內的主城仙台(青葉)城及片倉的白石城為「主城」,這是全日本三百藩中絕無僅有的特恩。證明德川幕府對仙台藩及片倉氏實力的認同。
萬治二年(1659)三月二十五日,叱吒於大阪之陣的最後名將於白石城病逝,享年七十七歲。片倉守信等人到江戶通知,同時獲得幕府的御書。由於重長無子,故由其外孫松前家的景長繼位第三代家督。片倉三代為伊達功臣,景長為伊達寬文大亂之平定有功,為當時所稱頌。
值得一提的是,片倉重長不僅武略兼備,也是當時天下第一美男子,當時稱許重長「得兼景綱之智勇與戰國首屈一指之美貌」之將。大阪之陣後,重長重登大阪城,很多人民及名門閨女都大為慕戀,稱讚「美貌無雙」,獲得不少的青睞。甚至出名極好龍陽之辟的小早川秀秋,也是當中的慕名者之一,更曾屢發情信予重長表示傾心之情,成為當時一大話題,後來因政宗從中解圍及秀秋的死,才「幸免於難」。
重長作為武將,叱吒於大阪之陣,據說政宗曾讚道「嗚呼!重綱之才與景綱者不甚遠也!」,對景綱來說,可說是對伊達的最後貢獻。
片倉重長,幼名佐門,通稱小十郎,原名重綱,後因避四代將軍家綱名諱,改名重長。天正十三年(1585)生於出羽;景綱長男。東北名將,更與立花宗茂並稱為「戰國最後兩大名將」。
重長出生不久,父親景綱因主公伊達政宗未有嫡男而不敢過越,曾考慮殺死重長,但後被阻止而作罷。幼年的重長被讚為智睿兼備的人才,據說政宗初見重長時,曾說「片倉家真的是人才鼎盛!」,從此重長成為伊達其他家臣所期待的猛將。
慶長五年(1600),伊達為響應德川家康攻打上杉的行動,出兵白石城,十七歲的重長隨父親初上戰陣,並成功於七月二十五日攻佔白石城。慶長七年(1602),景綱受封為白石城主,重長在此期間幫助父親管理白石城,並獲得不錯的評價。
隨著德川勢力的穩固,大阪方的豐臣一族已見弱勢,德川家康為了保證德川天下能夠於他死前完全穩固,決定於慶長十九年(1614)發動大阪之戰一舉消滅豐臣氏勢力。伊達政宗也參與此戰,由於景綱重病在床,不能出戰,故他向政宗推薦重長代為出戰,無人能估計到此戰對重長有多深遠的影響。
大阪冬之陣後,豐臣的勢力已是強弩之末,加上被勒令填平護城河之後,號稱「天下第一固城」的大阪,變成只是毫無防禦力的「祼城」。但由於有真田幸村、長宗我部盛親及後藤基次等猛將守備,對德川始終是一條刺,因此家康於元和元年(1615)四月四日破壞約定,發動大阪夏之陣;家康及二代秀忠分別於駿府及江戶出兵;伊達也再次出兵響應,佈陣於大阪外的道明寺口片山之麓。四月六日,德川方的松平忠明及重長於此與後藤又兵衛(基次)及薄田兼相激戰,並以千餘人的兵力大破大阪勢,討死後藤及薄田二人,消息傳開後,重長被稱為「鬼之小十郎」,名振大阪,得到政宗的極力讚揚。
同日夜,自知無力為繼的真田幸村於當晚前往道明寺口面見重長,於讚揚其武勇之後,把其女於梅、阿菖蒲及次男大八託付予重長,得其答應後,號稱「日本第一兵」的幸村於翌日戰死,享年四十九歲;長男大助也於八日自殺。同時,重長收幸村次男大八為養子。從此名振甲、上的真田一族遷到仙台,稱仙台真田。由於重長戰功彪炳,家康特賜感謝狀予重長,並對其大加表揚。
大阪冬之陣後,在政宗的出面下,幕府准許真田一族保存,並正式交由仙台藩;但由於幕府的命令下,真田一族不可以真姓,故大八改名為片倉久米助。元和六年(1620),由於重長之正室病死,重長於同年正式娶十七歲的於梅為妻。大八也以片倉守信之名列為仙台藩的二等藩士,領三百六十石俸給。
自此之後,重長以仙台一等藩士為伊達效力,主理白石城,並繼續父親的發展方針,在德川幕府頒布的「一國一城令」中,由於景綱、重長的無比功績,幕府特予承認仙台藩內的主城仙台(青葉)城及片倉的白石城為「主城」,這是全日本三百藩中絕無僅有的特恩。證明德川幕府對仙台藩及片倉氏實力的認同。
萬治二年(1659)三月二十五日,叱吒於大阪之陣的最後名將於白石城病逝,享年七十七歲。片倉守信等人到江戶通知,同時獲得幕府的御書。由於重長無子,故由其外孫松前家的景長繼位第三代家督。片倉三代為伊達功臣,景長為伊達寬文大亂之平定有功,為當時所稱頌。
值得一提的是,片倉重長不僅武略兼備,也是當時天下第一美男子,當時稱許重長「得兼景綱之智勇與戰國首屈一指之美貌」之將。大阪之陣後,重長重登大阪城,很多人民及名門閨女都大為慕戀,稱讚「美貌無雙」,獲得不少的青睞。甚至出名極好龍陽之辟的小早川秀秋,也是當中的慕名者之一,更曾屢發情信予重長表示傾心之情,成為當時一大話題,後來因政宗從中解圍及秀秋的死,才「幸免於難」。
重長作為武將,叱吒於大阪之陣,據說政宗曾讚道「嗚呼!重綱之才與景綱者不甚遠也!」,對景綱來說,可說是對伊達的最後貢獻。
伊達
伊達氏原姓藤原,為魚名流山蔭中納言──藤原山蔭的後代,通說源居於常陸的伊佐莊,實際上是下野的中村莊,後才遷往伊佐莊。文治五年(1189年)源賴朝征伐奧州的藤原氏,藤原山蔭的後代藤原朝宗率領四子加入源賴朝軍,因藤原朝宗的長子藤原為宗奮力作戰,殺死信夫莊司佐藤元治等人,藤原朝宗論功行賞獲賜予伊達郡一郡,故改姓伊達,以郡內的桑折鄉為居城,伊達朝宗為奧羽伊達氏之始祖。伊達朝宗將本領伊佐莊交予伊達為宗繼承;伊達郡則由伊達朝宗次子伊達宗村(為重)承繼。據說伊達宗村之子第三代的伊達義廣將居城遷至桑折鄉的粟野大館。後經歷伊達政依、伊達宗綱、伊達基宗,到第七代的伊達行朝,適時鎌倉幕府滅亡,後醍醐天皇控制奧州、出羽兩國。元弘四年(1334年)伊達行朝被任命為陸奧國府的「式評定眾」之一,翌年更隨同北田(自+田)顯家上洛,驅逐足利尊氏到九州。但隨著時局變化,伊達行朝終在貞和三年(1347年=正平二年)順從足利尊氏。第八代伊達宗遠時期,開始從伊達氏領地作對外擴張,先是殺死長井道廣奪取長井莊,打敗武石行胤及亙理氏,與奧州探題大崎氏交戰,將勢力擴及信夫、刈田、伊具、柴田、亙理等郡。其子伊達政宗(非獨眼龍政宗)除了鞏固其父的領地外,更藉著與足利幕府的關係大力發展。伊達宗遠與大崎氏交戰使伊達氏與鎌倉管領的關係不和,伊達政宗為了得到與鎌倉管領關係緊張的足利幕府支持,於應永四年(1397年)上洛謁見將軍足利義滿,並獲其支持。應永六年(1399年)伊達政宗聯合會津的蘆名滿盛爆發叛亂反鎌倉公方,並以此大肆擴張。終伊達政宗之世,使黑川、亙理兩氏順從,獲南陸奧的國人眾支持,並佔有名取、宮城、深谷、松山、宇多等郡,達數十萬石,被譽為伊達中興之祖。經伊達氏宗及伊達持宗的發展,伊達持宗更有其祖父遺風,於應永二十年(1413年)再度向關東公方足利持氏宣戰。後經上杉禪秀之亂,伊達氏獲幕府封為「京都樣御扶持眾」,致力對付關東公方。到了第十二代伊達成宗時,伊達氏成為南陸奧的強大勢力,並定居於伊達郡的梁川,以此迎接戰國時期。伊達成宗在應仁之亂完結後,於文明十五年(1483年)十月十日帶同數百匹馬上洛,其規模使京都的兒童也感到吃驚。伊達成宗向前將軍足利義政、將軍足利義尚及足利義政之妻日野富子等人獻上的貢品總數為太刀二十八把、馬九十五匹、砂金三百八十兩、錢六萬疋、名產品文字摺絹、名取埋木等等,可見伊達氏豐厚的財力。長享二年(1488年)更協助奧州探題大崎義兼平定叛亂。伊達成宗之子伊達尚宗在長享三年(1489年)繼位後(伊達成宗卒年不詳),伊達氏開始衰弱,先是明應三年(1494年)其家臣欲改立伊達尚宗之弟伊達出羽守守基而發動叛亂,逼使伊達尚宗逃往會津,最後以伊達守基逃亡而結束。伊達尚宗回來後因文龜三年(1503年)與越後守護上杉房能通信時遭到無禮對待而不滿,使伊達尚宗更積極爭取陸奧國守護一職。不久又與其長子伊達高宗(稙宗)交惡。伊達高宗曾率兵襲擊在竹之森館的伊達尚宗,伊達尚宗逃往米澤的館山霞城。不久伊達尚宗反攻伊達高宗的屋代城,使伊達高宗逃往梁川。伊達尚宗在永正十一年(1514年)於長谷堂大敗最上義定,同年五月五日結束其不幸的人生,享年62歲,死後由伊達高宗繼承伊達氏家督。伊達高宗經過其先祖及自己的多年努力下,先是永正十四年(1517年)獲將軍足利義稙賜字改名為伊達稙宗並獲封為左京大夫,伊達稙宗回禮贈送予足利義稙太刀一腰、黃金三十兩及馬三匹,另贈予中間人管領──田(自+田)山高國太刀一腰、黃金二十兩及馬二匹;後在大永二年(1522年)終取得之前幕府從未曾設置過的陸奧守護一職。伊達稙宗出任陸奧守護,有助伊達氏與奧州探題大崎氏的抗衡。之後伊達稙宗致力加強對陸奧的控制,享祿元年(1528年)出兵進攻葛西氏,天文元年(1532年)將居城由梁川遷至同郡的桑折西山城,同年進攻田村氏。天文三年(1534 年)伊達稙宗聯合蘆名氏、二階堂氏、石川氏等家族攻打岩城氏及白河氏,天文五年(1536年)制定有關分國法的「塵芥集」,同年又出兵攻佔古川城及岩手澤城,更率三千騎支援大崎義直打敗關東公方。天文七年(1538年)伊達稙宗派遣石川稙光調停田村氏與岩城氏、二階堂及安積伊東之間的糾紛,又制定田地課稅的「段錢古帳」,天文八年(1539年)更進攻本莊房長在越後的村上城,使伊達氏步向戰國大名之道。同時伊達稙宗大力推行婚姻外交及入嗣政策,先後與相馬顯胤、蘆名盛氏、二階堂照行、田村隆顯、懸田俊宗等鄰近大名結為姻親;又以其子伊達義宣為大崎高兼養子、伊達晴胤為葛西晴重養子等等,使伊達氏勢力又再度恢愎過來。不過伊達稙宗與其長子伊達晴宗亦因此不和,最後藉伊達稙宗三子伊達藤五郎實元入嗣上杉氏成為上杉定實養子一事雙方反目。天文十一年(1542年)六月二十日,伊達晴宗突然舉兵反抗,幽禁伊達稙宗於西山城,並派遣伊達晴宗家臣桑折景長及中野宗時追捕前往越後入嗣的伊達實元。伊達稙宗由其女婿救出並聲討其子伊達晴宗,伊達實元擺脫伊達晴宗的追捕並加入伊達稙宗方,爆發著名的伊達天文大亂。由於伊達稙宗推行婚姻外交,使此戰波及之範圍很廣,整個陸奧、出羽的中、南部地區均捲入戰事之中。伊達稙宗獲親族的支持;伊達晴宗則獲其岳父岩城重隆及伊達氏家臣的支持。起初伊達稙宗佔優,但在天文十六年(1547年)蘆名盛舜之子蘆名盛氏因與支持伊達稙宗的二階堂照行及田村隆顯反目對立,改投伊達晴宗旗下,使局勢漸變得對伊達晴宗有利。天文十七年(1548年)三月田村隆顯開始策劃伊達稙宗父子停戰,同年五月,將軍足利義藤(義輝)不忍伊達氏長期內亂,遂向伊達稙宗下命停戰,同年八月足利義藤更命蘆名盛舜父子負責調停工作。最後伊達稙宗被逼將家督一職讓予伊達晴宗,同年九月到伊具郡的丸森隱居,長達六年的伊達天文大亂也因此結束。伊達天文大亂的原因眾多,但整體來說不離新舊理論派系──「傳統守護」與「戰國大名」之爭。伊達晴宗出任第十五代家督後翌年,將居城由西山城遷往米澤城,同時亦將西山的商人及工人遷往該地。天文二十二年(1553年)正月伊達晴宗宣佈推行「采地下賜錄」,全面實行知行制度,以金錢作為俸祿,強化與家臣間之關係及控制。伊達晴宗與其父一樣推行婚姻外交及入嗣政策,將女兒嫁予佐竹義重及二階堂盛義;以其子分別入嗣岩城氏、留守氏、石川氏及國分氏,加強與諸大名的關係。弘治元年(1555年)伊達晴宗獲朝廷封為左京大夫,後更成功獲得幕府任命奧州探題一職,任命桑折貞長及牧野久仲為奧州守護代。永祿四年(1561年)角田城主田手宗光倒戈投靠自伊達天文大亂以來一直與伊達晴宗作戰的相馬盛胤,伊達晴宗欲調停了事,但次子伊達輝宗卻主張討伐,雙方因此有所爭拗。為了確保伊達氏在南奧州的地位,伊達晴宗於翌年派遣家臣小梁川親宗及中野宗時在上洛途中與關東的北條氏康結成友好,共同對付日益壯大的佐竹義重。同時伊達晴宗與伊達輝宗的不和越演越烈,伊達晴宗自伊達天文大亂後重用中野宗時及牧野久仲父子,早已引起伊達輝宗的不滿。伊達輝宗更以中野宗時欲在米澤舉兵為由拘留伊達晴宗,伊達晴宗被逼退往保原城。經過數年的敵視,永祿七年(1564年)鄰近大名最上義守、蘆名盛氏、岩城重隆、田村清顯等恐伊達天文大亂一事重演,力勸雙方和解。最後伊達晴宗應他們的請求,逼令田手宗光隱居,由田手宗光之子田手宗時繼承家督,並於永祿八年(1565年)讓位予伊達輝宗,遷往杉之目城隱居。同年終日以和歌為樂的伊達稙宗亦結束其七十八年的人生。相馬盛胤獲悉伊達稙宗死後不久便興兵攻佔伊達稙宗的隱居領伊具郡的小齋、金山及丸森等地。伊達晴宗隱居後,直到天正五年(1577年)十二月於杉之目城逝世,享年59歲,這是後話。伊達輝宗繼位後,面對國內外的嚴峻環境。對外方面,他首先於同年為須賀川城主二階堂盛義(伊達輝宗的義弟)出兵到耶麻郡檜原與蘆名盛氏交戰,翌年在伊達輝宗兄岩城親隆的斡旋下議和。伊達輝宗以其妹作為其養女嫁予蘆名盛氏之子蘆名盛興,使雙方關係變為友好。接著在永祿十一年(1568年)伊達輝宗再度與相馬盛胤於伊達郡小島交戰,翌年派遣使僧訪問關東的北條氏,繼續雙方的友好關係。對內方面,伊達輝宗一直對中野宗時及牧野久仲父子專權不滿,加上在伊達晴宗與伊達輝宗爭權期間中野宗時欲於米澤發動兵變支持伊達晴宗,使伊達輝宗對他們更反感。伊達輝宗繼位後,展開排斥中野宗時離開伊達氏權力核心的行動。這樣的結果,自然引起中野宗時不滿,最終使中野宗時父子策劃謀反計劃。元龜元年(1570年)四月四日,伊達輝宗家臣新田景綱拘禁參與謀反的兒子新田義直,並向伊達輝宗報告中野宗時及牧野久仲父子謀反一事。中野宗時父子獲悉計劃已洩露,當夜放火燒毀自邸逃往居城小松城。翌日伊達輝宗以新田景綱及小梁川宗秀為先鋒攻打小松城。中野宗時父子自知不敵,遂逃離刈田郡投奔相馬盛胤。由於伊達氏內部有不少人與中野宗時父子友好,伊達輝宗為了鞏固內部,所以沒有追擊他們。伊達輝宗對中野宗時父子謀反一事大怒,打算除了殺死有份參與事件的家臣的妻子外,還對中野宗時父子逃亡時,經過自己的領地而沒有積極攻擊他們的小梁川盛宗、白石宗利、宮宗忠、田手宗光等人施以嚴懲。伊達輝宗家臣遠藤基信為了避免家中內部進一步分化,遂力諫伊達輝宗不可。結果中野宗時父子謀反一事從輕發落,只是任命新田義直之弟新田義綱繼任新田氏家督一職,其他涉案的家臣則命他們回家思過。之後伊達輝宗重用遠藤基信及新田景綱以整頓家風,元龜二年(1571年)再度與相馬盛胤交戰。外交方面除了與蘆名盛氏保持友好外,更在天正元年(1573年)與近畿的大勢力織田信長通好。天正二年(1574年)在最上氏內亂事件中更派遣小梁川盛宗支援最上義守,最後最上義守退隱,最上義守之子最上義光與伊達輝宗和解,兩家回復友好關係,同年二本松城主田(自+田)山義繼歸順。翌年伊達輝宗贈送馬及鷹予織田信長,與織田氏建立更進一步的關係,織田信長亦以虎皮、豹皮及緞子作為回禮。天正四年(1576年)伊達輝宗再與相馬盛胤於伊具郡的小齋˙矢野目冥加山交戰,鄰近他們的大名田村清顯等人有感伊達、相馬兩家的長期戰鬥,遂試圖調停雙方的糾紛。翌年雙方曾一度議和,但不久又破裂。天正六年(1578年)伊達輝宗協助織田信長出兵越後與上杉氏交戰。天正九年(1581年)伊達輝宗及其長子伊達藤次郎政宗(獨眼龍政宗,與伊達氏第九代同名)出兵與相馬盛胤、相馬義胤父子在伊具郡的大內對峙。翌年伊達輝宗一方面促成蘆名氏、二階堂氏及田村氏三家的和議,另一方面又出兵攻打相馬盛胤,卻因此損失了田手宗時及原田宗政這兩位家臣。同年伊達輝宗遣使與關東的北條氏政、北條氏直父子保持關係,而伊具郡小齋城主佐藤宮內亦在同年倒向伊達氏,伊達、相馬兩家的伊具郡爭奪戰漸變得對伊達輝宗有利。天正十一年(1583年)早春,伊達輝宗父子攻陷伊具郡的金山、丸森兩城,相馬義胤在大內村建立陣地與伊達輝宗父子交戰。翌年伊達輝宗父子更攻陷宇多郡的新地、駒ケ峰兩城,局勢對相馬義胤不利。此時田村清顯再度成為魯仲連,擔任調停使者到中村城調解伊達輝宗及相馬義胤的長年糾紛(田村清顯與伊達及相馬兩家聯婚,以此關係作為橋樑和解),終於以伊達輝宗收復伊具郡為條件與相馬義胤和解,天正十二年(1584 年)五月結束伊達、相馬兩家的長期戰爭。經過伊達輝宗的努力,使伊達家的勢力如日中天,成為南陸奧的霸者,為後來伊達政宗建立二百萬石龐大勢力奠下根基。同年十月伊達輝宗讓位予伊達政宗成為第十七代家督,伊達輝宗移往其家臣[魚占]貝宗重居住,並興建館山城隱居。伊達政宗即位後實行擴張主義,但是此時南陸奧的形勢亦起了變化。佐竹義重入侵南陸奧與伊達政宗抗衡;蘆名氏自蘆名盛隆死後與伊達政宗的關係惡化。天正十三年(1585年)四月,小濱城主大內定綱在盟友田山義繼及蘆名氏的威脅下,背叛伊達政宗而倒向蘆名氏。伊達政宗對此非常憤怒,先是五月出兵到耶麻郡檜原進攻蘆名氏,再於同年閏八月率兵攻向大內定綱,自此伊達政宗踏出稱霸奧州的第一步。大內定綱雖有田山義繼及蘆名氏的援軍,仍不敵伊達政宗。閏八月二十七日伊達政宗攻陷大內定綱的支城小手森城,憤怒的他下令屠城,將城內八百多名城兵婦女全部殺死,此舉震驚全奧州。九月攻陷小濱、宮森、四本松等城,九月二十五日大內定綱兵敗逃往依靠蘆名氏。田山義繼眼見伊達政宗勢大,在伊達實元的介入下提出從屬伊達氏的要求。伊達政宗在伊達輝宗的遊說下同意田山義繼的要求,但不久卻發生伊達輝宗被挾持事件。同年十月八日田山義繼為答謝伊達輝宗在從屬伊達氏一事上的幫忙,率領鹿子田和泉等二十三人前往伊達輝宗的居城宮森城訪問。雙方會面後,伊達輝宗親自歡送田山義繼到玄關之際,卻突然被他捉著挾持離開宮森城。伊達政宗聞訊前往救援,在阿武隈川畔的高田原追上田山義繼。伊達輝宗雖被田山義繼挾持,卻命令伊達政宗不用理會自己殺死田山義繼,結果田山義繼在權現谷地先殺死伊達輝宗後自裁,鹿子田和泉等人均被伊達軍殺死。事後伊達政宗非常憤怒,除了在小濱城外對田山義繼的屍首實行磔刑外,還於伊達輝宗「頭七」之日,即同年十月十五日率兵一萬三千進攻田山義繼遺兒田山國王丸的二本松城,不過二本松城因有安達太良山的險要而未能一時攻下。田山國王丸向蘆名氏及佐竹義重求助,同時鄰近不少大名因受小手森城之戰的影響,轉而支持佐竹義重對抗伊達政宗。十一月十六日,以佐竹義重為總大將,聯同相馬義胤、岩城常隆、石川昭光、白川義親、二階堂輝隆及蘆名義廣等大名組成反伊達連合軍共三萬集合在前田澤南之原支援田山國王丸,準備兵分三路進攻伊達領地。伊達政宗派兵防備田山國王丸,親自率兵七千餘人離開小諸城,於十一月十六日進入本宮城,翌日雙方逐爆發著名的人取橋之戰。人取橋之戰伊達軍處於劣勢,鬼庭良月更因此而戰死,雙方最終因日落而停戰,但是翌日原本形勢大好的連合軍卻迅速撤退,最終使伊達政宗不戰而勝。連合軍撤退原因眾說紛紜,其中更有支持伊達政宗的忍者組織黑脛巾組在後方攪亂導致佐竹義重退兵的說法,但可以肯定的是佐竹義重的突然撤退帶動整個連合軍的瓦解。人取橋之戰後,伊達政宗的名聲又再進一步提高,南陸奧的形勢亦由對佐竹義重有利轉回到伊達政宗身上。伊達政宗在人取橋之戰後的翌年,即天正十四年(1586 年)四月從小濱城出發,再度派兵包圍二本松城。七月十六日在相馬義胤的調停下,二本松城投降,田山國王丸逃往會津依靠蘆名氏,奧州田山氏滅亡。十二月在相馬義胤的調停下,與佐竹、蘆名、結城氏停戰。同時蘆名盛隆的遺兒蘆名龜王丸因庖瘡病逝而斷嗣,伊達政宗欲派遣其弟小次郎繼承蘆名氏家督一職不果。翌年三月佐竹義重派遣次子白河義廣繼承蘆名氏改名蘆名盛重,使伊達政宗對蘆名氏不滿,繼而挑起他侵吞蘆名盛重領地的決心。天正十六年(1588年)二月二日伊達政宗派遣其家臣進攻大崎義隆戰敗,自此南陸奧又起紛亂。五月伊達政宗就田村郡的爭端,與相馬義胤反目。六月佐竹‧蘆名聯合軍入侵伊達氏的安積郡,伊達政宗派兵抵抗。最後在同年七月,伊達政宗先是透過岩城常隆及石川昭光的調停,於十六日與佐竹義重他們停戰;六日後在伊達政宗之母保春院的調停下,與大崎義隆及最上義光議和。這次議和雖然為南陸奧地區帶來和平,但是這只不過是暴風雨前的平靜而已。踏入天正十七年(1589年),南陸奧形勢產生急劇的變化。四月在最上義光的遊說下,大崎義隆向伊達政宗臣服,結束大崎氏與伊達氏之間長期為奧州探題之爭。伊達政宗解決北方的事務後,決定全面向南方擴張,其目標是蘆名盛重。此時田村宗顯因糾紛而遭到相馬義胤及岩城常隆的攻擊,伊達政宗決意支援田村宗顯。同月二十二日伊達政宗從米澤城出兵進攻蘆名盛重,五月攻陷蘆名的安子ヶ島城及高玉城,蘆名盛重的親伊達氏家臣豬苗代盛國更成為伊達政宗的內應;接著於同月十九日轉攻相馬義胤,攻陷駒ケ峰城。伊達政宗將本營遷往豬苗代城,準備繼續入侵蘆名盛重領地。六月五日伊達政宗率領二萬三千大軍在豬苗代湖北方磐梯山麓的摺上原與率領一萬六千大軍的蘆名盛重爆發摺上原之戰。蘆名盛重慘敗逃往主城黑川城,伊達政宗乘勢侵佔蘆名盛重其餘領地。伊達政宗繼續追擊蘆名盛重,六日進至[土鹽]川;七日與從米澤街道南下的支隊合流包圍黑川城,十日夜蘆名盛重僅率三十騎逃往常陸依靠其父佐竹義重。翌日伊達政宗在蘆名軍投降下進入黑川城,原屬蘆名盛重的會津、大沼、河沼、耶摩四郡被伊達政宗吞併,蘆名氏滅亡。接著七月二十六日親佐竹氏的結城義親向伊達政宗稱臣,伊達政宗在南陸奧的敵對勢力僅存二階堂盛義,同年十月攻陷須賀川城,二階堂氏滅亡。翌月石川昭光及岩城常隆均向伊達政宗臣服。此時奧羽六十六郡中,有三十多郡落入伊達政宗手中。石高數約為一百一十四萬石,創建伊達氏史上最大的版圖。伊達政宗在創立伊達氏最大版圖之時,引起豐臣秀吉的不滿。摺上原之戰前,豐臣秀吉曾下令奧州一地不得私戰。伊達政宗打破禁令消滅蘆名氏一事引致豐臣秀吉對其不滿,一方面命令伊達政宗親自上京解釋,一方面向越後的上杉景勝及佐竹義重發出對伊達政宗的討伐令。伊達政宗於是在天正十七年(1589年)九月三日派遣家臣上京解釋,同時也巴結豐臣秀吉側近的淺野長政及豐臣秀次等人,使伊達政宗與豐臣秀吉之間的關係得以緩和。伊達政宗擊敗蘆名盛重後,將目標轉到常陸的佐竹義重身上,與北條氏直、結城晴朝聯合對付佐竹義重。但是此時豐臣秀吉卻在天正十八年(1590年)一月二十日送信予伊達政宗,要求出兵前往小田原討伐伊達政宗的長年友邦北條氏直。伊達政宗原是打算在豐臣秀吉親自進攻小田原城前討伐佐竹義重,但是豐臣秀吉卻在同年三月一日從京都出發進攻小田原城,而不少奧州大名及佐竹義重均已出發前往小田原城,更不幸的是伊達政宗從其友好東海道大名德川家康及淺野長政接到豐臣秀吉出發進攻小田原城的報告時已是三月十八日,無法如期到達小田原城。伊達政宗就對豐臣秀吉服從問題向各家臣諮詢,最終接受片倉景綱之議,為了保存伊達一族命脈服從豐臣秀吉出兵小田原,但在伊達政宗整頓軍備出發小田原前夕,伊達氏內部卻出現不穩局面,更發生伊達政宗毒殺不遂事件。保春院一直討厭長子伊達政宗而偏愛次子伊達小次郎,在其兄最上義光的唆擺下,於四月六日在黑川城西館設宴招待伊達政宗,意圖毒殺他。伊達政宗因中毒不深及治療及時而逃過一劫,事後保春院逃往最上義光處。伊達政宗為了確保家中內部的穩定,不惜於翌日殺死其弟伊達小次郎,以斷其母欲使伊達小次郎繼承伊達氏家督的機會,也因此使伊達政宗出兵的日期由四月七日延後至四月十五日,但出兵過程仍是一波三折。伊達政宗原打算率領片倉小十郎、白石宗實、原田宗時等百騎以最快捷方法經下野南下小田原,但因關東為北條氏直的勢力範圍而無法通過。伊達政宗被逼折返,於五月九日再度從黑川城出發,經越後、信濃、甲斐繞路到小田原,在六月五日到達小田原,比豐臣秀吉到達小田原遲了兩個多月。伊達政宗到達小田原後以一身純白色的奇怪裝束出現,以示對豐臣秀吉有以死謝罪的決心。果然引起豐臣秀吉的注意,並在四日後獲其在石垣山的陣中接見。豐臣秀吉對於伊達政宗私戰一事只以退回原有蘆名氏的領地作為處分,不追究他遲到一事,並著他回國處理交還的領地。伊達政宗六月十四日從小田原出發,六月二十五日回到黑川城。七月十日移往米澤城,七月二十三日從米澤城出發,七月二十八日到達宇都宮拜見豐臣秀吉正式臣服,豐臣秀吉將原有蘆名盛重的領地賜予伊勢的大名蒲生氏鄉。伊達氏的版圖雖然被削減至約七十二萬石,卻逃過一次重大危機。豐臣秀吉對一些沒參與小田原征伐的奧州大名如大崎義隆、葛西晴信等人一律處以改易,大崎義隆及葛西晴信因此不滿而聯合當地農民爆發一揆暴動。伊達政宗於同年十月二十六日從米澤城出發討伐大崎‧葛西一揆。十一月十四日與蒲生氏鄉約定討伐一揆,二十八日更與蒲生氏鄉交換誓紙,但是此時卻發生懷疑伊達政宗串通大崎‧葛西一揆事件,使伊達一族又再受到考驗。事緣當時傳言大崎‧葛西一揆背後由伊達政宗所操控,加上蒲生氏鄉懷疑伊達政宗在茶室奉上毒茶加害自己。同時他截獲一份懷疑伊達政宗與大崎‧葛西一揆來往的書信,內附伊達政宗的花押,使蒲生氏鄉有感伊達政宗的野心,遂向豐臣秀吉告發。豐臣秀吉獲悉大怒,要求伊達政宗親自解釋。伊達政宗遂於天正十九年(1591年)閏一月二十七日於清洲謁見豐臣秀吉,澄清有關傳言,說明花押之真偽,豐臣秀吉沒即時對他作出處分。伊達政宗於二月四日上京,五月二十日回到米澤城,準備對大崎‧葛西一揆的作戰工作。六月十四日由米澤城出發討伐大崎‧葛西一揆。七月三日鎮壓大崎‧葛西一揆完畢。不久豐臣秀吉於同年九月沒收伊達政宗的長井、信夫、伊達、田村、刈田及安達郡等伊達氏先祖流傳的領地,改封大崎‧葛西的舊領約五十八萬石,變相藉轉封削減其領地以示對他討伐大崎‧葛西一揆不力的不滿。九月二十三日伊達政宗將主城遷往岩出澤城,改名岩出山城。文祿元年(1592年)豐臣秀吉侵朝,爆發「文祿‧慶長之役」,伊達政宗奉命出兵,一月五日從岩出山城出發率兵三千上洛,二月十三日抵達京都。三月十七日從京都出發前往名護屋之時,伊達政宗作一政治秀,命令其部下以異常華麗的裝束出發,使京都百姓震驚,藉以顯示伊達氏的實力,後人稱為「伊達者」,四月到達九州的名護屋候命。翌年三月出兵西渡朝鮮增援,但在玄界灘因受暴風雨影響受阻而於四月十三日登陸釜山,經梁山、蔚山及金海到達晉州,六月二十八日協助淺野長政、淺野幸長父子攻陷晉州城。但是淺野長政父子不久便退出晉州城,令伊達政宗大為不滿,為日後伊達氏及淺野氏兩氏斷交埋下伏線。更不幸的是伊達政宗重臣原田宗時因風土病在七月客死異鄉,士氣低落的伊達軍於九月十一日在釜山回航,九月十八日回到名護屋。閏九月中旬回到京都,二十五日獲豐臣秀吉賞賜伏見的屋敷作為對朝鮮一戰的軍功。伊達政宗於是留在京都,同時漸受豐臣秀吉的重視。文祿三年(1594年)二月二十七日獲豐臣秀吉邀請隨行往吉野賞櫻及列席其歌會。伊達政宗在京都住了約一年半的時間,於文祿四年(1595年)四月二十三日從京都出發回國,但是當他回國之後不久,卻爆發關白豐臣秀次謀反事件,使伊達氏面臨更嚴峻的考驗。同年七月十五日,豐臣秀吉因傳言豐臣秀次將會謀反,加上他行為日漸乖張,為了鞏固其政權,藉此殺死與其關係漸差的外甥豐臣秀次。同時豐臣秀吉亦針對與豐臣秀次友好的其他大名,伊達政宗與豐臣秀次的關係親密,因此更有傳言伊達政宗與豐臣秀次合作謀反,令豐臣秀吉大怒,此後更流傳豐臣秀吉將會命令伊達政宗切腹謝罪。伊達政宗面對此危機,在七月下旬由岩出山城出發,八月上旬到達大[土反]謁見豐臣秀吉為豐臣秀次事件作出解釋及否認控罪。在德川家康等人親力遊說下,八月二十四日豐臣秀吉終於原諒伊達政宗。翌年伊達政宗擔任伏見城修築的課役,以示對豐臣氏的忠誠。同年伊達政宗向淺野長政列舉十大罪狀,宣佈與淺野氏斷交。慶長三年(1598年)八月十八日豐臣秀吉死後,豐臣氏的政權漸漸落入德川家康的手中。同年年末德川家康派遣今井宗薰為使,與伊達氏結為姻親,藉此加強雙方的關係。翌年一月二十日伊達政宗長女五郎八姬與德川家康六男松平忠輝訂婚,奠下日後伊達氏在德川幕府的地位。慶長五年(1600年),德川家康因上杉景勝拒絕其命令,以此為由號召全國討伐上杉景勝。伊達政宗在六月十四日從大[土反]出發回國討伐上杉景勝,七月二十五日攻陷上杉景勝的白石城。此時石田三成起兵反抗德川家康,爆發關原之戰。伊達政宗與德川家康有姻親關係,加入德川家康的東軍陣營,負責牽制上杉景勝。德川家康為了答謝他,於八月二十二日寫下「百萬石的御墨付」,答應回復刈田、伊達、信夫、二本松、[土鹽]松、田村及長井共七郡其先祖領地合共百萬石。伊達政宗一方面接受德川家康的賞賜同時,對其主要對手上杉景勝卻私下議和。上杉景勝家宰直江兼續在伊達、上杉兩氏議和後,揮軍討伐東軍的最上義光。最上義光不敵,於九月十五日不得不派其長子最上義康到北目城,向同屬東軍的昔日敵人伊達政宗求援。伊達政宗因其母保春院受最上義光庇護及雙方同屬東軍的關係,於九月二十一日派遣伊達(留守)政景等五千人作援軍支援最上義光,成功抵禦直江兼續的入侵。十月五日伊達政宗獲悉德川家康在關原打敗石田三成後,揮軍進攻上杉景勝的福島城,但遭梁川城的須田長義截斷其後路而撤後。關原之戰後,伊達政宗正準備兌現「百萬石的御墨付」這張支票時,不料和賀一揆事件使伊達政宗百萬石大名夢想化為泡影。和賀氏原是奧州大名之一,因沒參與小田原征伐而被豐臣秀吉改易,和賀忠親後來成為伊達政宗家臣。在伊達軍救援最上氏之際,和賀忠親發動一揆暴動,志在從南部氏手中奪回原有領土,伊達政宗亦希望藉此擴張勢力。和賀忠親攻佔岩崎城,南部利直在救援最上義光後於十月十八日向岩崎城發動進攻,但因積雪問題,雙方對峙至翌年三月再度激戰,伊達政宗甚至派遣部隊向和賀忠親提供補給,但最終南部利直終在四月二十六日奪回岩崎城,和賀一揆事件亦宣告結束。不過事情還有下文,南部利直及最上義光均上書向德川家康告發伊達政宗曾協助和賀一揆。德川家康命伊達政宗要和賀忠親上京解釋,最終和賀忠親為免伊達政宗陷入困境而於國分尼寺自殺,伊達政宗亦因此脫罪。但是德川家康戰後的論功行賞中,伊達政宗因受和賀一揆事件影響,「百萬石的御墨付」也不了了之,只增封刈田一郡二萬石領地,伊達氏的領地增加至約六十萬石領地,大抵確立日後仙台藩伊達氏的版圖。關原之戰後,天下已由豐臣氏轉到德川氏手中,伊達政宗的目標改為注重國內發展,於宮城郡國分千代一地著手興建仙台城。慶長六年(1601年)四月十四日遷往仙台城,同年獲德川家康增封近江國五千石領地。自此伊達氏與德川氏的關係更為親密,直至幕末。慶長八年(1603年)二月德川家康就任征夷大將軍,開創德川幕府。伊達政宗宣誓效忠,後獲賜江戶的屋敷。八月回國後致力發展仙台,在伊達政宗的努力下,位處奧州街道鄰近[土鹽]釜港的仙台發展成一個人口約五萬二千人的大城市。慶長十年(1605年)二月十六日伊達政宗更作為德川家康之三子德川秀忠的先鋒上京,四月德川秀忠繼任征夷大將軍一職,同年伊達政宗對國內實行檢地。翌年三月三日伊達政宗獲增封常陸一萬石的領地,十二月二十四日五郎八姬與松平忠輝結婚,兩家正式結為姻親,此後伊達政宗不時在其江戶屋敷接待德川家康父子。慶長十六年(1611年)三月六日伊達政宗擔任江戶城西院城修築的課役。十月在仙台城接見傳教士ソテロ,准許基督教在仙台藩內傳道。慶長十八年(1613年)春獲德川幕府准許建造黑船,九月十五日伊達政宗派遣支倉常長為使,連同ソテロ、德川幕府水軍頭領向井將監家臣(向井將監曾協助伊達政宗造船)及商人等共一百八十多人從月之浦出發,前往西班牙及羅馬等國家拜訪。不過卻有傳言指伊達政宗藉此與西班牙等國家同盟,借助他們的軍隊推翻德川幕府。此時德川氏與豐臣氏的關係越來越差,慶長十九年(1614年)四月一日伊達政宗授命為其女婿松平忠輝建設高田城,九月二日支倉常長到達西班牙。不久大[土反]之戰爆發,伊達政宗於十月十日從仙台出發,奉德川幕府之命出兵討伐豐臣氏。但是大[土反]城因真田幸村等人的防守而久攻不下,德川家康只好提出議和。在伊達政宗的努力下,十二月雙方議和成功,因此德川家康論功行賞,賞賜伊達政宗庶長子伊達秀宗為四國宇和島十萬石大名,此舉解決了伊達氏內部多年的問題。伊達政宗一直為庶長子伊達秀宗與嫡長子伊達忠宗的繼承問題而煩惱,恐將來再一次發生伊達小次郎事件。德川家康賞賜伊達秀宗予宇和島,使他一躍而成為大名,使伊達政宗的繼位問題也因此消失,從此之後伊達政宗一直盡心為德川幕府效命。翌年一月二十三日奉命完成大[土反]城石垣堀的移平工作,不久大[土反]之戰再度爆發,伊達政宗以松平忠輝副將的身份參軍。四月九日從江戶出發,負責從大和口進攻大[土反]城。五月六日爆發道明寺合戰,伊達政宗家臣片倉重長雖然打敗大[土反]軍的薄田兼人及後藤基次軍隊,但被真田幸村率領的援軍打敗,伊達政宗後撤死守才能抵擋真田幸村的進攻。翌日的決戰伊達政宗更發生誤殺己方盟友的事件,大和的大名神保相茂在激戰中誤被伊達政宗全滅,此舉被當時人們傳為笑柄,德川幕府事後也沒追究。最終德川氏消滅豐臣氏,戰國時代告一段落。之後江戶時代的伊達政宗一直為仙台藩而努力,奠定仙台藩在幕府的地位。元和二年(1616年)二月二十二日伊達政宗往駿府探望病危的德川家康,獲德川家康託付後事。此後伊達政宗一直是德川秀忠及其長子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上京的先鋒。藩國方面,改善北上、迫、江合三川的河道工程;幕府方面積極與幕府加強關係,元和三年(1617年)十二月十三日伊達忠宗與德川秀忠養女振姬結婚。寬永九年(1632年)一月伊達政宗更率先贊同新上任將軍德川家光的演說,鞏固德川家光的權力。最終踏入江戶時代時,伊達氏變為仙台藩,石高數約為六十二萬石,在外樣大名(非德川氏本身親屬或部將)中,僅次於加賀的前田氏及薩摩的島津氏之後。伊達政宗死後到第四代伊達綱村時,幾因伊達騷動而被處分,之後直到幕末仙台藩一直相安無事。
參考資料 http://www.se-n-go-ku.org/topic02-03.html
參考資料 http://www.se-n-go-ku.org/topic02-03.html
訂閱:
文章 (Atom)